如果說今年的不銹鋼行情,缺了點什么關注度?那恐怕就是對“鎳”的關注度了吧。當鉻鐵、供需、庫存、一個個都成了重點關注對象之后,為什么鎳價反而失去了他的影響力了呢?
鎳的革命之后,陷入了平靜期
前幾年為什么不銹鋼行業(yè)對鎳關注度比較大,是因為鎳行業(yè)發(fā)生著一場“革命”。
2007年,當LME鎳達到5萬之后,中國鎳鐵開始萌芽,開啟了一場鎳鐵與鎳板的斗爭革命。
2014年,當LME鎳再次反彈達到2萬之后,中國的鎳鐵再次革命,RKEF的技術出現,將鎳鐵生產成本降低,一度將鎳價拉低到了1萬附近。
可以說過去的十年,對于鎳產業(yè)而言,是發(fā)生了翻天覆地的革命的。這場轟轟烈烈的革命,帶給不銹鋼的生產成本是具有翻天覆地的變化的。
所以在過去的十年,我們對鎳鐵行業(yè)的關注度是非常大的。
風華不再?中國鎳企艱難運行
而最近兩年,中國的RKEF鎳鐵技術發(fā)展則走到了一個瓶頸期,RKEF企業(yè)也失去了之前的成本優(yōu)勢;一方面在印尼的高品位鎳礦少了之后,本身鎳鐵的品位就出現了降低,這實際上是增加了RKEF企業(yè)的成本壓力;
另一方面,RKEF企業(yè)也不再是最經濟的原料了,面對大量印尼鎳鐵沖擊,低價鎳板俄鎳的沖擊,中國鎳鐵也感受到了不斷競爭的壓力。
而在話語權上,不銹鋼企業(yè)隨著大型企業(yè)的涌現,鎳鐵企業(yè)更是失去了話語權。
所以當去年我們看到不銹鋼企業(yè)渡過了“狂歡”的一年的時候,卻是不少上市鎳鐵企業(yè)的虧損浪潮,以及鎳鐵企業(yè)的黯然神喪。
鎳對不銹鋼影響力,為何減弱?
不銹鋼的價格影響因素是一個綜合體,如供需,成本,宏觀等都有一定自己的占比,這里只能說,鎳對于不銹鋼的價格影響因素,今年是變弱了。
為何?
因為近兩年商品價格的驅動力變了。這是另外一個鎳失去了“往日風光”的原因。
去年大宗商品價格為什么上漲,到目前,基本認為最大的原因是“貨幣增加帶來的需求推動”。去年大宗商品都經歷了一場由需求推動帶來的價格上漲。
而需求的推動,主要是社會庫存都降到了極低的位置之后,出現的報復性反彈。
所以歸根結底,去年不銹鋼的上漲,是由于需求推動型的上漲,所以去年的重點關注點是在,供應,去產能等因素。
不銹鋼的上漲之后,再才是帶動了鎳價的上漲。去年年底12月份的最后一波上漲,則是鉻再一次推動了不銹鋼的上漲。
所以去年的兩個因素,推動了上漲之后,今年也是必然帶動價格下跌的主要因素。
包括供需,包括鉻鐵。相比之下,去年本身就不是主動因素的鎳,當然處于關注度較低的位置。
未來鎳的關注度會逐漸下降?
筆者認為,其實鎳發(fā)展到現在,未來出現的趨勢一定是,越來越高度集中化的趨勢,并且鋼廠的話語權一定是越來越強的。
未來,鎳,很可能看鋼廠的臉色了,這個角色終于要互換了。
為什么呢?
由于滬鎳的到來,讓中國企業(yè)有了更多的話語權了。倫鎳每天成交大概在8000手左右,按照標準合約一手6噸來算,每天成交大概在48000噸,滬鎳期貨成交量每天維持在20萬噸附近,從成交量來看 ,滬鎳已經是后來居上了。
但是不能不說,兩者應該是互相影響的關系存在,但是滬鎳帶給國內企業(yè)更多的是,中國企業(yè)的話語權增強了。
在國內,隨著不銹鋼企業(yè)紛紛在向原料端延伸,如新興的民營企業(yè),基本都在原料擁有自己的冶煉企業(yè),本身對外的依存度都在降低;
而相較于國內的鎳鐵企業(yè),現在鋼廠的話語權顯然更強。我們可以想象,在未來上期所上馬不銹鋼期貨之后,不銹鋼企業(yè)的話語權還將進一步增強。
鎳的洗盤,帶給不銹鋼思考
我們可以看到,鎳的這幾次產業(yè)革命之后,中國的鎳企從之前的200-300家,到如今的20-30家,洗盤從未停止。
但是縱觀國外,中國的鎳企仍舊相對分散,國外大型規(guī)模鎳鐵企業(yè)加起來也就20-30家。
目前中國不銹鋼企業(yè)大多實行一體化的發(fā)展策略,那么未來中國鎳企還恐怕將會繼續(xù)面臨鋼廠的圍追堵截。
所以我們不禁要思考:當原料端逐漸的實行規(guī)模化之后,不銹鋼企業(yè)的規(guī)?;缆酚衷撛趺醋吣??